——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十一五”成就篇中国绿色时报12月28日报道十一五期间,我国森林资源总量和新造林面积逐年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0.36%。与此相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服务面积扩大了。林改全面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服务对象增加了。奥运会召开、世博会举办、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西南特大干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服务环境呈现出空前复杂和多样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顺势而为,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投入力度加大,防治能力升级十一五期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投入大幅增加。国家累计投入11.86亿元,地方政府也加大了配套资金的投入力度。
防治资金的增加,极大地改善了防治基础设施。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应急防治和支撑保障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有了长足进展。
生物制剂厂和天敌繁育场的建设,为促进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目前,全国已建成1559个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标准站,1000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2098个省级测报点,858个检疫检查站,469个国家级无检疫对象苗圃,65个林药加工厂、生物制剂厂、天敌繁育场和一大批实验室、标本室和药剂药械库,装备各类喷药器械7万多台。
大部分基层森防机构都配备了专用交通工具。2010年,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创建的国家网络森林医院正式开通。
这个开放式的网络服务平台,由国家、省、市、县四级森防机构组成的,在职能部门和林农之间搭建了新的便民服务平台。林农求医问药有了新途径,普及森防知识创建了新窗口。■管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的触角正日益伸向基层。
为了保证基层森防人员具备专业水平,森防系统全面推行了持证上岗制度,并开展了包括村级森防员在内的不同层面的业务培训。在防治管理上,建立了以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灾害测报准确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等四率指标为主要内容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全面推行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双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制,促进防治责任落实到人。
在推进依法防治上,制订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办法、技术规程和标准85项,有力地促进了防治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森防总站还筹建了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著出版了《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手册》、《中国林业有害生物概况》等专业图书。
在治理方式上,对重大林业生物灾害实行综合治理,积极推广无公害防治措施,建立跨省(区、市)联防联治机制和检查验收制度,减少和避免防治死角。在应急救灾上,颁布实施了《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和《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健全了应急处置机制,明确了相关部门、相关行业的责任,初步形成了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相结合的防治工作新格局。■采取综合治理,控灾效果显著十一五期间,森防部门解决了诸多防治技术难题,在松毛虫无公害防治、红脂大小蠹引诱剂应用、美国白蛾综合治理、椰心叶甲天敌引进、松材线虫病快速检测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对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森林鼠兔害等实行重点治理,控灾效果较为显著。
截至2009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由1999年的7降到了5;根除了45个松材线虫病县级疫点,连续4年实现病死树和发生面积双下降;美国白蛾核心防治区根除了50%以上的原有疫点,重点防治区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显著下降,最高平均有虫(网)株率仅0.014%,远远低于0.05%的控制指标;红脂大小蠹、松毛虫发生面积大幅下降,广西、湖南、云南、辽宁等地实现了有虫不成灾。在长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实践中,森防部门经受住了考验,同时总结出经验:依靠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是搞好防治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把预防放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首要位置;必须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必须坚持依法防治和科学防治;实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重点治理是提高防治成效的成功举措;加大资金投入是全面提高防治能力的重要保障。
本文关键词:必一运动·(B-sports),B—sports必一,Bsport体育在线官网,b体育app下载官网,Bsports·官网,必一b体育app网页版登录
本文来源:必一运动·(B-sports)-www.iqingzh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