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长防林陈建英摄长防林重庆奉节段黄海摄中国绿色时报3月13日报道(记者温雅莉通讯员覃庆锋刘丽军陈晨)万里长江东逝水,两岸绿意正盎然。1989年启动的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经过长达30年的持续建设,长江流域森林植被得到有效恢复,不仅为治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中华民族母亲河构筑了生态防护体系基本骨架,而且为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生态安全保障,已成为一项惠及亿万人民的生态与民生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长江,足迹遍及大江上下,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为长江生态修复指明方向,对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寄予了厚望。他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母亲河的生态呼唤长江,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长河,与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全长6300公里,流经11个省(区、市)。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是沟通我国东、中、西三大地理单元的大动脉。
长江流域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共计19个省(区、市),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8%。长江流域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拥有众多稀有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居中国七大流域首位,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
沿江区域是我国工业布局重要的黄金水道,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以上,人口占全国的38.5%,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在相当长时期内,长江沿线各地更多地忙于攫取长江的资源,却忽视了对生态的保护,给母亲河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灾难。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据历史记载,长江上游地区森林覆盖率曾在50%以上,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下降至10%左右,此后森林植被略有恢复,到1989年森林覆盖率也仅为19.9%。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生态功能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生态环境质量低下成为制约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森林植被破坏的直接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量加大,径流量减少,进而导致河道湖泊淤泥增多,使得河床抬高,水库容量变小,湖泊面积萎缩,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风险增加。
上世纪50年代,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80年代高达6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1/3以上,其中长江上游地区为重灾区,水土流失的强度大。旱涝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洪涝、旱灾、泥石流成为长江流域的三大灾害,并且发生频率不断增加、灾害强度持续加重、成灾范围不断扩大。上世纪,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次数和强度居我国七大流域之首。
1931年、1954年长江全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洪涝灾害。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的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成为全球瞩目的重大事件,洪水给沿江各省市的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和损失,受灾人口超过一亿人,经济损失高达1500多亿元。此外,长江上游地区还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严峻的生态形势已危及长江流域的国土安全,制约着流域经济的平稳发展。众志成城整治长江长江流域是我国水运要道,又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支撑着国家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用水安全,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事关国家的生态安全。没有森林,就没有长江的安澜。
恢复森林植被是根治长江水患、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一直高度重视。这一重大生态工程自1989年启动实施以来,已完成了一期工程(1989-2000年)和二期工程(2001-2010年),三期工程(2011-2020年)已实施8年。
工程范围涉及长江流域内17个省(区、市)的1026个县(市、区),面积220.6万平方公里,累计完成造林1200多万公顷。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30年来,工程区17个省(区、市)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开始了持续不断植树造林、绿化国土行动,在低洼地,在滩涂里,在沟渠边,在村屯上,在道路旁……在一切可能的地方见缝插针植树造林。
通过实施长防林体系建设工程,推动了长江流域生态治理工作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并且总结了很多流域生态治理模式和典范。如在工程实施中,各地创新造林模式,实行林水结合、林路结合、林禽结合、林药结合、林农结合的新模式,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林业发展的空间,而且充分发挥了工程的防护功能,综合效益显著。大江两岸绿意渐浓经过30年的建设,长江流域国土绿化加快推进,生态保护更加有力,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林分质量持续提高,防护林体系不断完善,保水固土、涵养水源能力不断增强,土壤侵蚀量逐年减少,重要水库、水源地水质保持良好,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为有效扭转工程区生态恶化趋势,提高生态容量和承载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已达44.3%,比1989年增加了一倍以上,流域生态状况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在安徽省北部的利辛县,过去干热风危害严重,小麦大幅度减产。
借助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利辛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以铁路、公路、沟渠为主的绿色长廊,有效遏制了干热风危害,小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大为改善。淮河源头的河南省桐柏县,一大批昔日的荒山秃岭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披上绿装,森林植被快速恢复,全县森林覆盖率10年增加了10.2%。湖北省谷城县林地面积增加0.49万公顷,增长3%,有林地面积增加0.47万公顷,增长5%;丹江口市森林面积增加1.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了5.1个百分点。
通过与当地水利工程措施形成合力,长防林工程建设大大增强了全流域抵御旱、洪、风沙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了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有数据表明,一期工程使项目区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4.07亿吨,二期工程项目区土壤侵蚀量每年再减少2.29亿吨。上游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6.67万公顷。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5.33万公顷。
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汉江等重要支流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面积缩减速度持续加快。此外,长防林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加了全流域的林草植被,动物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流域生物多样性指数不断提高,大熊猫、金丝猴等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加。
工程建设还加强了洞庭湖、鄱阳湖等中下游湖泊周边造林,不仅保护了湖泊湿地,为珍稀野生禽鸟提供栖息和越冬场所,还有效地抑制钉螺孽生,减少血吸虫滋生场所,改善了疫区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对全国生态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树立了中国政府改善生态、造福人民的良好形象。虽然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总体向好,但与长江流域生态区位整体功能要求相比,长防林建设工程在遏制水土流失、抵御洪涝等自然灾害方面发挥的生态屏障作用仍然薄弱,偿还长期的生态欠账非一日之功,营造林任务还很艰巨,长江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地质灾害,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继续实施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既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然需要,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战略部署、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促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和具体行动,更是一项惠及亿万人民生态福祉的民生工程。2016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为此,今后一段时期,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继续以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防护功能、切实改善民生为主要目标,以造林和低效林改造为主要建设内容,实施统筹规划,分区布局,综合治理,不断提高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灾减灾等生态功能,使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进一步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爱长江、护长江,正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和行动。
【数据说话】■范围(三期工程)长江流域17个省(区、市)的1026个县(市、区),工程区总面积220.6万平方公里。■期限一期工程1989-2000年;二期工程2001-2010年;三期工程2011-2020年。■目标规划到2020年,工程区增加森林面积379.2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9.3%。■成效累计完成人工造林630万公顷,封山育林585万公顷,低效林改造30万公顷。
本文关键词:必一运动·(B-sports),B—sports必一,Bsport体育在线官网,b体育app下载官网,Bsports·官网,必一b体育app网页版登录
本文来源:必一运动·(B-sports)-www.iqingzhen.com